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

日本气象厅台风预报_日本气象厅

tamoadmin 2025-01-01 人已围观

简介1.日本“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是如何发出地震警报的?2.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气象厅发出海啸警报,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3.为什么只能日本气象厅为亚太地区台风命名?其余13个地区只能提供名字 2015年3月23日,一低压区在马绍尔群岛西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3月24日上午10时半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评级“LOW”,并于隔晩(

1.日本“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是如何发出地震警报的?

2.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气象厅发出海啸警报,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3.为什么只能日本气象厅为亚太地区台风命名?其余13个地区只能提供名字

日本气象厅台风预报_日本气象厅

2015年3月23日,一低压区在马绍尔群岛西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3月24日上午10时半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评级“LOW”,并于隔晩(3月25日)7时将评级提升为“MEDIUM”。3月26日早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6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该系统在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级上调至“HIGH”,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3月27日早上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4W。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该系统在副热带高压脊南面的东风引导下,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 3月2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美莎克。中国中央气象台亦同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而台湾中央气象局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亦在当晚8时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受惠于西北太平洋的优良环境,于垂直风切变微弱、低层辐合和高空辐散良好等因素之下,美莎克迅速而显著增强;而由于副热带高压处于强势,支配西北太平洋,美莎克以每小时20千米或以上的速度,向菲律宾长驱直进。

3月29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中国中央气象台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同步把美莎克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3月30日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强度上调至等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下的二级台风;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3月31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强度直接上调至相当于四级台风,随后更将其升为该部门之超级台风。凌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早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强度进一步上调至等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最高级别的五级台风。晚上9时45分,美莎克进入香港天文台的责任范围,香港天文台将其评级为超强台风。此时的美莎克已经到达强度巅峰,所有官方气象部门都评定它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10千米或以上。 北半球在3月至5月的热带气旋一般会在菲律宾或其东面海域转向及北上,但副热带高压脊维持强势,令美莎克继续取西北偏西路径,速度维持在每小时22千米左右,移向菲律宾吕宋。各气象机构及大多数值预报模式更预测美莎克掠过吕宋后会进入南海北部,此类路径对当季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而言实属罕见。持续偏西的路径令美莎克进入菲律宾以东海域的恶劣环境,强烈垂直风切变导致美莎克转趋减弱。4月1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降格为台风。4月2日,受风切变影响,美莎克的云带开始切离。台湾中央气象局在早上8时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而中国中央气象台及香港天文台分别于下午2时及4时15分将其降格为强台风。4月3日,美莎克的整体结构受到破坏,风眼变得模糊。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先后于早上8时及上午9时45分将其降格为台风。

4月4日,美莎克的结构进一步转差,风眼被完全填塞。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在下午4时15分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中国中央气象台亦紧随其后,在下午5时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由于副热带高压脊此时稍为减弱,美莎克的路径在晚间开始有所改变,北向量在接近时逐步增加。 4月5日凌晨,美莎克的移动方向逐渐由西北偏西转为西北,同时减弱趋势持续,其结构更变得松散和不成形,对流向东北切离,低层环流中心开始变得外露。日本气象厅、中国中央气象台及香港天文台分别于4月5日凌晨2时、5时及早上7时45分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随着美莎克于中午前后在菲律宾吕宋登陆,日本气象厅在下午2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台湾中央气象局同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香港天文台亦紧接在下午3时半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随后美莎克受到吕宋地形影响而出现环流重整,一个新中心在吕宋西面之海域形成,取代原有于吕宋岛上的中心,导致其中心定位大幅向偏西北调整。美莎克亦随即移入南海东北部,是继2008年台风浣熊之后,7年以来首个在4月进入南海北部的热带气旋。但由于当时南海北部的发展条件比菲律宾以东海域更加恶劣,除了更剧烈的垂直风切变之外,海水温度整体上亦偏低,未回升至摄氏26度以上,无法为热带气旋提供足够能量,加上有干空气影响,种种因素之下意味着美莎克正步入末路。

美莎克于4月6日持续行经南海东北部,并进一步减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2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出最后警报。香港天文台则于上午9时45分将其降为低压区。上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由红外线卫星云图上可见,美莎克的对流持续向东北切离至吕宋海峡及台湾本岛一带,剩下完全外露之低层环流中心,于当日上午继续向西北移动;然而在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美莎克的低层环流中心仍大致完整,这使日本气象厅以及台湾中央气象局对美莎克的热带低压评级整日维持;直至翌日(4月7日)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才将其降格为低压区。而由于华北气压上升,开始与副热带高压脊互相角力,美莎克在4月6日下午开始,移动明显变得缓慢,移动速度由原先每小时22千米,急降至每小时8千米以下,一直在香港东南面400千米左右的南海东北部上徘徊。随着由华北高压区南下的强烈东北季风抵达,香港天文台在4月8日凌晨2时之等压线天气图上显示美莎克残余低压区已经消散,可是日本气象厅仍将美莎克评定为热带低压;直至当日上午9时的天气图,才显示美莎克减弱消散。当时美莎克的残余低层环流中心,不论于红外线还是可见光卫星云图上,都已不再清晰可见,取而代之的是与东北季风前沿冷锋相关的广阔云带。

日本“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是如何发出地震警报的?

中央防灾会议隶属于内阁 由日本首相担任

日本是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国家,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危机管理体制,在应对突发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危机管理体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制定决策,日本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等省厅全力配合。危机的种类不同,发挥主要作用的部门也不一样,在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中,中央防灾会议作用凸显。中央防灾会议的是首相,委员包括全体大臣等。灾害发生时,除了日本自卫队可以投入救援外,日本各都道府县警察总部都设有大范围紧急救援队,总人数约4000人,日本各市町村都设有消防总部和消防团,灾害紧急消防救援队全国共有2210支,人数约为31000人。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天可以测量到的地震都在300次以上,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在日本每年都发生好多次,7级以上的大震去年就有两次。大震发生半小时内,首相和各省厅主要负责人要在首相官邸组成危急管理中心,分析灾情,制定对策,气象厅负责提供各种灾情预报,消防人员、警察和自卫队组成的救援队可应当地的要求,立即投入紧急救援活动,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部门都有各自的防灾体制,地震发生时既可各自为战,又能统一行动。 日本北海道东部去年9月26日4点50分发生里氏8级地震,日本的防灾体制发挥了威力。地震发生30分钟以内,由各省厅的局长级官员组成的应急小组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集合,分析灾情,讨论对策。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在应急小组会议后立即成立了官邸对策室,小泉指示各省厅要紧密配合,取万无一失的措施应对震灾。同时决定派3名内阁府人员前去北海道受灾现场了解灾情。日本气象厅除了通过电视、网络发布最新地震预报之外,还举行了多次记者招待会,及时通报震情;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中断了所有节目,反复播放地震时的现场录像,转播地震发生后的情景,让民众尽快掌握灾情,取相应措施。日本警察迅速展开救援活动,消防人员也立了大功。日本电力、通信、煤气、运输等部门各自启动防灾体制,到当天上午11点左右,均恢复正常运转。由于应对措施得力,这次大地震造成的损失并不严重。</b>

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气象厅发出海啸警报,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紧急地震速报是日本在探测到地震后发布的一种警报,以日本气象厅为中心进行发布。日本气象厅发布两种类型的速报:一种面向高级用户(称为“预报”,但并非地震预报),另一种面向大众(称为“警报”)。

发出方式电视

《气象业务法》规定,一旦气象厅发布地震动警报,必须立即通知NHK,NHK也必须立即对警报进行放送。

NHK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在电视、调频、调幅波段中发布紧急地震速报。在NHK电道中,速报会在提示音(钟声)发出时叠加在电视画面上,在此之后会播放NHK的播音员末田正雄的语音:“紧急地震速报,请小心强烈摇晃。”,随后NHK会插播地震相关消息。如果正在播放的节目是直播节目,则会暂时中断原有内容,由主持人提示观众应如何避险,以及“保险起见请注意海啸”等信息,若气象厅发布海啸警报,则会进行紧急警报广播。另外,NHK的紧急地震速报提示音受到著作权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时需得到授权。

其他电视台也有类似的警报。部分电视台的紧急地震速报使用的是NHK的提示音。

移动电话网络

日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NTT DoCoMo、au和Softbank自2007年起开始提供紧急地震速报业务。2007年之后,日本厂商必须在投向市场的3G移动电话支持这一功能;但由于此消息速报功能为日本初创〔非借由一般短信发送的方法,而是由细胞广播(cell broadcasting)扩展而成的ETWS〕,因此初期海外厂商在日本销售和漫游的手机尚不支持,苹果公司将日本所贩售iPhone手机的iOS 5.0及以上操作系统加上紧急地震速报功能。近年大部分在日本经营运商发售的Android智能手机亦已内置此功能。其他智能手机亦可借由安装App的方式增加此功能。此服务免费并默认在新移动电话中开启,无法被用户关闭。且为避免造成混淆,警报的提醒声为固定且不允许用户自行修改。

有线电视

日本的有线电视台提供价格合理的EEW服务。比如,日本有线电视(JCN)向外出租可接收面向高级用户的EEW的接收器,其能告知用户地震的烈度和预计到达时间。一些有线电视台也在FM广播上播发EEW,并免费提供设备给地方公共团体。

为什么只能日本气象厅为亚太地区台风命名?其余13个地区只能提供名字

日本时间3月16日深夜11时34分知36分,日本福岛先后发生两次地震灾害,震级高达6.0级和7.4级,震中约10公里。

? 地震发生时震感强烈,造成多处房屋倒塌,路面开裂,交通中断,发电站和电网多处受损,多地停电停水,还有大量人员伤亡,当地居民惶恐不安。他们普遍担心:地震是否会引起海啸,是否会破坏核电站,造成核泄露。就连一些我国居民也曾怀疑:中日之间一衣带水,海啸能不能波及到中国。

日本气象厅官员宣布:未来几天内仍会有余震发生,甚至出现海啸,但是强度不会太大,可度可能达到1米左右,另外,要注意避险,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我国自然部海啸预警中心专家根据地震参数进行研判,一致认为地震就算引发海啸,也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任何影响,请民众放心。原因如下:

?本次地震震级较低,能量有限。我们先来普及一下地震级数知识,再做理性分析。

? 地震级数是里氏地震规模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国际上一般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本次地震最大震级为7.4级,与日本3?13地震9.0级相比,能量相差数百倍,引起的啸浪高仅仅只有一米。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这么一点的浪高根本不值一提,在日本就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何况我国沿海呢? ?

?所以说,日本福岛地震不会对我国造成任何影响,敬请放心。

2004年以来最凶的大台风韦帕将直袭东京,日本首都是否内涝成热门话题。尽管袭击日本的台风类型较为单一,相对好预报;但日本气象厅值得学习的地方的确很多:1、专业主义至上,独立性突出;2、气象监测、防灾体系完备;3、气象资料库齐全、扎实且完全开放;4、信息公开、气象传播、气象科普极好。

首先说明一点,@徐静波微博 先生对日本气象厅的推崇(://blog.sina.cn/s/blog_4cd1c1670102e2yw.html),我们并非不赞同。但这篇文章标题就是错的,内容也有诸多可商榷之处。

第一,台风“精确预报”目前哪国都无法实现。徐先生博客里的图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即便对“韦帕”这样路径不复杂的台风,日本气象厅预报图上也有不小的误差圈,登陆范围从和歌山县一直延伸到千叶县,这就类似于菲特来临前,中央气象台说“菲特将登陆华东沿海”一样。这仍然是范围预报,不是精确预报;事实上日本气象厅每天都对26号韦帕台风的路径做调整。台风影响就更是如此,台风的影响完全不会遵循理论上的热带气旋能量分布,地形、冷空气及其他天气系统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很多极端天气,日本气象厅也无能为力,要不然就不会有2011年塔拉斯台风的大灾。

第二,日本气象厅是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命名机构,不存在"拒绝使用洋名"的说法。当然,日本媒体很少用台风名字,而一般都直接说“台风xx号”,这是习惯使然,就好比美国基本不说编号,直接说“飓风xx”一样。我国以前也是编号为主,后来使用“编号+名称相结合”的方式,这三种传播方法,很难说哪种优哪种劣。

第三,日本气象厅的长项,并不在预报水平上。它对台风路径的把握,并不显著地比中央气象台高。日本气象厅有数值,中国也有(T639,213),但对台风预报来讲,日本数值总体准确性也不如欧洲数值,各大气象局也都是必看欧洲数值的。有一点必须要知道,数值预报的信息都是各家共享的,日本看得到的,中国也一定看得到;云图也是同理。

当然,日本气象厅的气象科研和服务水平都是世界一流,值得我们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主义和独立性。日本气象厅虽然也有“手紧手松”的台风命名、强度给定误差,但总体来说尺度统一,做到了用专业说话,不会一会儿来一个“建国以来最强”;不会因为数据太吓人就直接说没有这个数据;出现失误和错误也会及时道歉。长期保持的专业性,让日本气象厅的国内国际公信力都很高,日本防灾联席会议中,气象厅是很重要的成员;西北太平洋区域,日本气象厅是命名机构。

2、监测防灾体系完备。日本气象厅早就建立密布全国的气象监测网,连冲绳诸岛都有标准气象站,站点位置选择有讲究,各种观测要素齐全,设备精良,数据实时更新并记录。早在60年代,日本气象厅的风速计就可以抵挡每秒66米的持续风力。我国的气象监测网也已建立,东部沿海地区观测站点也非常密了,但不可否认,观测盲区仍然很多,不少站点选址很成问题,且不断面临迁站困扰;很多地方,包括某些经济发达的南方省份的观测仪器质量不佳,今年还有大批风速仪连60米/秒以上的阵风都抵挡不住,被台风吹坏,导致数据完整性、有效性出现问题,对研究不利。

在这一套监测网帮助下,日本气象厅的防灾信息发布也达到无微不至的地步,并与其他部门配合,形成一套很精细的防灾网络。气象厅还与大媒体合作,以非常高的频率、非常友好的方式更新防灾信息,民众获知防灾信息非常方便。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台风灾害大国,日本气象厅竟然没有专门的台风预警,而是在台风来临时不断发布雨、潮、洪水、风的预警,确确实实从普通人的感受、需求出发,这就叫以人为本。

3、扎实齐全、完全开放的台风资料。日本气象厅的台风统计资料之扎实,连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都无法望其项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全部台风都有详尽资料,45年以后的主要袭日台风都有一个数据库,定位、强度、每小时云图、风速气压雨量等实况应有尽有,查找方便。日本气象厅还推出专题,为著名台风、特殊台风撰文立传,为每年度的台风活动撰写总结和回顾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全部公开,不仅对日本人公开,对中国人也公开,只要能上互联网就可以随时查到。

4、信息公开、气象科普极好。日本气象厅对气象数据的公开已经达到令人“难以下手”的程度。任意时刻登录日本气象厅网站,都可以非常快速的查到全国任何地方的天气实况数据,不省略小数点,而且提供可视化、表格等多种方式,还提供任一地区的天气实况数据排序;卫星云图提供多种制式,随时更新,清晰度高且立等可取。历史台风资料更不用多说,第3点中已有表述。

不仅如此,日本气象厅自己发布的、提供给媒体的气象预报和科普材料,确实如徐先生所说,是用心做给普通人看的,虽然不至于“老太太都能看得懂”,但确实平和近人,易于理解,样式精美。特别是卫星云图的公布,真正做到了、海量、易用和友好,而不是敷衍的拿个预报员桌面式的、极其难用的界面给老百姓用。日本民众防灾意识这么强,防灾知识这么完备,相信和日本气象厅的信息公开和气象科普是有关系的。

最后要说几句,防灾减灾,不只是气象部门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气象部门的事情。我国气象部门虽然比起日本还有差距,但预报方面也已成熟,在本次菲特台风预报中,可以说没有什么差错,当然肯定还有改进空间。日本气象厅以上的这几点,或许应该是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