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指南 天气指南
今天上海最高气温创_今天上海最高气温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今年上海温度这么高?2.上海历史最高温度几度?3.为什么今天上海温度突然那么高?拜托各位大神4.上海气温追平1873年来最高纪录,今年气温异常是怎么回事?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上海7、8两月最热,每年超过35℃的高温天数约10天。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最冷,暴冷的天数虽然不多,但江南的湿冷连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
1.为什么今年上海温度这么高?
2.上海历史最高温度几度?
3.为什么今天上海温度突然那么高?拜托各位大神
4.上海气温追平1873年来最高纪录,今年气温异常是怎么回事?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上海7、8两月最热,每年超过35℃的高温天数约10天。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最冷,暴冷的天数虽然不多,但江南的湿冷连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北风,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围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装。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
扩展资料:
上海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年平均气温:16.0℃ ; ?年平均最高气温:20℃ ?;年平均最低气温:12℃。历史最高气温:40℃ 出现在2007年 ?;历史最高气温:-10℃ 出现在17年。年平均降雨量:1158毫米。 ?
上海气候特征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4.9℃,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30.9℃。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8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534.7小时,降水量1512.8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参考资料:
为什么今年上海温度这么高?
2-7天天气预报(2009-02-15 08:00发布)
天气图例16日星期一
小雨转中雨高温:9℃低温:4℃东北风4-5级
17日星期二
中雨高温:7℃低温:5℃东风3-4级
18日星期三
中雨高温:6℃低温:3℃北风3-4级
19日星期四
小雨转大雨高温:9℃低温:5℃微风
20日星期五
中雨高温:10℃低温:4℃微风转北风4-5级
21日星期六
多云高温:7℃低温:3℃微风
舒适度指数:较舒适
白天会有降雨,这种天气条件下,人们会感到有些凉意,但大部分人完全可以接受。
感冒指数:易发
天冷风大且空气湿度大,易发生感冒,请注意适当增加衣服,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感冒。
穿衣指数:凉
天气凉,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春秋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大衣、呢外套加羊毛衫。
紫外线强度指数:最弱
属弱紫外线辐射天气,无需特别防护。若长期在户外,建议涂擦SPF在8-12之间的防晒护肤品。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良
气象条件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可在室外正常活动。
旅游指数:一般
有小雨,天凉,将给出行带来些不便,旅游指数一般。请您在欣赏雨中风景时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路况指数:潮湿
有小雨,路面潮湿,车辆易打滑,请小心驾驶。
雨伞指数:带伞
有小雨,如果你喜欢雨中漫步,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温馨和快乐,在短时间外出可收起雨伞,但最好还是带上雨伞。
化妆指数:保湿
皮肤易缺水,用润唇膏后再抹口红,用保湿型霜类化妆品。
上海历史最高温度几度?
上海今年的高温天从7月5日起,来得晚些,但起点很高。7月21日13时59分,上海徐家汇站气温高达40.9℃,创历史新高。上海已于今天中午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为什么今年上海温度这么高?
从7月上旬开始,副热带高压比较强盛和稳定,台风生成个数也较往年少,因而台风带来的影响较小;近期常吹的西南风也有助于地面的升温。这些因素都促成了今年的高温天气。
7月21日-24日之间,还是有可能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的。
高温红色预警对室外工作者影响很大,一旦发布,除特殊行业外,应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上海温度这么的高,为什么不人工降雨呢?
人工降雨确切地说应为人工增雨,但这不是“凭空生雨”,必须要一定的条件支持,其天气条件主要取决于云中过冷水含量和冰晶浓度,一般要求层状云云厚大于1.7公里,积状云云高在6至8公里时才能作业。
副热带高压近中心位置,“万里无云”的晴天,根本没法“借雨”。此外,目前人工增雨技术本身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判断失误,执行不当,可能适得其反。
人工增雨还要考虑城市运行安全,上海地域不大、航空发达、高楼林立,须考虑的安全因素就更加重要。
为什么今天上海温度突然那么高?拜托各位大神
上海历史最高温有40.8℃。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物流枢纽? 。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7.71万人。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 、东临东中国海,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上海,春秋属吴国 。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今松江区)。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气温追平1873年来最高纪录,今年气温异常是怎么回事?
新华网上海7月20日电(记者李荣)“20日14时09分至14时11分,市区徐家汇气温达到40摄氏度”。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员记下的实测温度,险破上海的百年高温纪录,是上海气象记载史上的次高值。气象台首次发出了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今天热得不一般。”20日一大早,记者就听到有老人这样说道。上午的阳光已十分毒辣,户外热浪滚滚,房子的外墙摸上去烫手。室内开足了空调,还是感到有点热。 上海中心气象台20日8时05分发出次高级别的高温橙色警报,中午时分徐家汇地区已升温至38.9摄氏度。到14时10分,高温警报更新为最高级别的红色信号。这是上海自从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制度以来首次发出红色高温警报。 气象台首席服务官说,20日14时09分至14时11分,市区徐家汇地区出现了40摄氏度的高温。虽然只有短短的3分钟,但“险些打破上海百年高温纪录”。上海历史上的高温极值出现在1934年7月12日,达40.2摄氏度。除徐家汇,上海浦东20日也出现40摄氏度的高温。 气象专家说,20日上海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高温天气,主要有三个原因:副热带高压较强,对上海形成了控制;20日上海地面吹西南风,风力又小,对形成高温十分有利;上海入夏以来已累计出现了13个高温日,远远超出了常年全年的均值,热量积累较多,致使20日的升温达到一个顶点。 截至20日16时,上海地区的气温已回落到40摄氏度以下,但气象台依然维持橙色预警,估计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将维持到当天的20时左右,这是十分罕见的。21日白天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能依然高达37摄氏度,但副热带高压开始减弱东退,午后到夜里将转为阵雨或雷雨天气。22日起,上海的高温天气将暂告一段落。
其实认真去观察一下全国或者说全世界的气象记录,就会发现——每年都会有所谓的“异常”。
只能说,现在破纪录的极端发生的频率变高了,所以经常都能看到新闻报道某地某气象要素破纪录。
宏观来讲,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全球变暖的趋势是有目共睹的。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个正向反馈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海冰融化更多;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更多——感觉更闷热,降水出现异常——气温进一步异常。
具体来讲,我国夏季气候(降水,气温)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西太副高在春夏秋冬三季(主要是夏季)会有南北向的移动,从最开始的北移,到后面的南撤。每一次北跳(或者南撤)都会带来雨带的移动以及相应的天气变化。
与之相呼应,西太副高的稳定存在则主导着晴朗天气。当西太副高长时间稳定在一个地方的时候,该地区长期被晴朗天气控制。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在冬春季,大家估计都要高兴坏了。但是,很不好的是,它出现在了夏季。夏季副高长时间停留,容易出现高温异常,晴朗天气持续太久甚至会导致干旱的出现。
再回到上海和今年。可以从这些天的天气形势图上看到,588线(副高的代称)一直稳定同一个地方,主导该地天气变化。中高纬度环流稳定,少槽脊移动,少冷暖空气交汇,少雨。
那么副高为什么会稳定存在呢?一般来说,要么是环流形势稳定,要么有与之对峙的系统存在(比如南亚高压)。
除此之外,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气中气溶胶的含量,而气溶胶具有阳伞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大气中气溶胶含量增加之后,太阳辐射会被反射回去,由此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气温不会有那么高。
这两年来,因为疫情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同时减少,所以对天气气候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总体来说,一次极端高温的爆发不单单取决于某一单一因素,加之大气过程本就复杂多变,所以详细的过程还是很复杂的。